顶盛体育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會議精神🌸,根據《教育部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和《關於加快新時代顶盛体育平台一流本科教育發展的意見》(西大教〔2018〕39號)等有關文件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學院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水平🧑🏿⚖️🪟,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廣西高校顶盛体育本科專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特製定本建設方案。
一⛹️♀️、總體要求
1.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認識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性💚,進一步築牢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形成具有廣西區域、民族和文化特色的高校基層教學組織建設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新模式𓀄,推動廣西顶盛体育本科專業高等教育現代化。
2. 總體目標
探索廣西高校顶盛体育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新路徑和新機製🕰,推動教師教學發展相關職能部門建設,健全教學規範、提升教學技能、改革教學評價、增強教學動力,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評價與保障機製🙋🏼☂️、激勵機製和持續改進機製🤶,大幅提升顶盛体育本科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水平👈🏻。
3. 基本原則
——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立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推動高校基層教學組織切實擔當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堅持分類發展。準確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遵循學科專業建設規律🧙🏿♂️,完善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新機製,探索高校基層教學組織分類指導、分類推進👳🏿♂️、特色發展新模式。
——堅持協同育人。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為抓手👳🏼♂️,加強科教、產教融合發展,豐富新型基層教學組織形態📟,建立優質資源共享平臺🧑🏿⚕️,培育一批教學研究和改革實踐成果,推動高校健全教學能力提升長效機製⏏️。
二、主要措施
4. 建立教書育人長效機製。圍繞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推動健全“三全育人”大格局🧚🏽,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鑄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強化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建強課程思政團隊,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
5. 構建教學能力建設新體系。高校要做好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和中長期規劃👨🦯,從學校、院系和基層教學組織三個層面🥷🏽,系統構建富有校本特色的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新體系🦹。要進一步規範主講教師資格認定,把好教師資格、主講資格“雙證上崗”關口。推動本科院校加強教師教學發展相關職能部門建設🧑🏿🔧,科學規劃與管理,為教師提供專業的教學能力發展支持與服務。進一步加強教師教學過程管理👱🏽,推動課堂教學規範、在線教學規範、考核評價規範等製度建設,推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教學改革研究、教師職業成長規劃等工作常態化、製度化🙆♀️,提升教師整體教學能力和育人水平。推動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投身“六卓越一拔尖”計劃🩶、“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等教學改革實踐🥍,持續提升綜合素養。
6. 建設開放多元的新型基層教學組織👩🦲。製定《顶盛体育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基本標準》9️⃣,推動基層教學組織規範化、專業化🕙、特色化建設。創新基層教學組織載體和運行方式👱🏿♂️,依托課程(群)、學科專業、教學團隊🐢、科研團隊🌄、實驗團隊等,以課程(群)教學、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研究為主題開展多元探索👨🏫,做到教學環節全覆蓋、教師全覆蓋😯。鼓勵跨課程(群)🦸🏽♀️、跨學科專業、跨校➿、跨區域👇🏿、跨行業構建多層級🤒、多學科領域👨🏼✈️、多類型的新型基層教學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基層教學組織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變革、教學學術創新和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將培養研究生助教的教學規範和教學能力納入基層教學組織工作範疇。探索“智能+”時代新型基層教學組織的建設標準、建設路徑和運行模式,建設一批時空交互🫰🏼、功能齊備、動態開放的虛擬教研室。
7. 營造追求卓越的教學學術氛圍。適時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引導廣大教師回歸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形成追求卓越的教學學術文化。一方面推動教師教學與研究相融通🟣,以教學為基礎🕜#️⃣,以研究為支撐,通過對教學的反思與研究,緊跟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不斷開拓新課程、新教材、新教案🛹,形成教學新發現🐜、新思想、新理論;另一方面創新教師教學學術成長的形式與載體,構建教學學術交流平臺,設立教學學術研究課題,組織開展教學觀摩及各類教學學術活動✬。推動教學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資源共享、學分互認,探索彈性學製、完全學分製等改革試點,提升教學運行效果。
8.提升教材建設水平😮。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貫穿於教材的建設理念🐓、內容選材3️⃣、體系編排🛥、呈現方式等各環節。引導、鼓勵任課教師對馬工程教材加強研究🤽🏼♂️。積極挖掘不同學科專業教材中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融合。加快建設一批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多種介質綜合運用🧘🏿、表現力豐富的高校新形態教材,根據產業發展動態中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不斷完善數字教材。抓好優秀教材的宣傳與推廣,擴大優秀教材跨校、跨區域使用,實現優質教材資源共建共享🧑🏽𓀋。
9. 打造教學相長的師生學習共同體🪙。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推動教師充分認識教學的思想性和育人價值,熟練掌握大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針對課程目標和學生學習問題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並達成教學目標。嚴格落實教授為本科生上課製度,鼓勵名家大師走進課堂。完善學業指導製度💇🏼♂️,健全教師擔任學業導師🗿、班主任🐈⬛、輔導員等配套製度,打通第一、第二課堂,不斷拓寬教師教書育人的工作內涵和形式載體,多途徑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改革學生學業評價,構建全過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建立學業預警和學業幫扶製度,及時化解學生心理壓力,為學生健康成長搭建平臺。
10. 建立教學能力全周期培養製度。持續關註教師教學能力全周期培養🤲😊,為每位教師建立個性化教學檔案🧗♀️,培育並積累教學實踐與研究成果🌁。根據教師教學成長不同階段的特點,製定相應的教學能力建設規劃和重點舉措。健全新教師為期一年的教學見習製度,開展系統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助教適崗、試講演練和企業實踐(或社會調查)等活動。為青年教師配備校內外教學“雙導師”,通過教學研討、教案點評👨🏽🚒、教學公開課、教學競賽等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掌握先進教學理念與技能🌮,開拓視野,夯實教學基本功。推動骨幹教師教學學術成長,鼓勵和支持教學改革創新,提高教學改革和研究能力🧑🏼🤝🧑🏼🤚🏻。創新公共基礎課教師教學能力建設路徑🤜,圍繞公共基礎課教學特點和規律,組織專項教研活動與教學賽事,全面提升公共基礎課教師教學能力。進一步推動五年一周期不少於360學時教師全員研修製度的落實。
11. 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通過教學工作坊、名師講堂👤、教學診斷等形式,樹立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培育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和學術帶頭人領銜的高端教學研訓項目,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品牌活動。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和教學名師、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帶頭人的示範引領作用,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師能卓越🤱🏿👩🦽➡️、結構合理的省級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指導專家隊伍,推廣成熟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實施方案和教學方法。培育一批國家級📸、省級高校優秀基層教學組織,形成可供借鑒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12. 加強教學能力提升支持條件建設。加強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實訓條件配置👵🏽,建設微格教室、教學研習室、教學咨詢室等專門場所✫,為教師研訓活動提供必要的空間和基本條件保障🧑🏿⚕️。緊跟信息化時代人才培養的新趨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的能力水平,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開發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建設“雲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共同打造精品教學資源庫🤷🏼🏎、優秀教學案例庫🥜、優秀教師研訓資源庫等🕶,為教師提供教學能力建設在線示範課程、專業指導、專題講座、精品微課、優秀案例、教學素材等優質網絡教學資源。
13. 加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促進高校科學完善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辦法👰🏿♂️,加強教學質量內部保障機製和外部評價機製建設⛹🏽♂️,組織實施包括教師自評、學生評價、督導評價、同行評價、第三方評價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推動高校有效使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結果🧓🏽🧎♂️,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作為促進教師持續改進教學的抓手,納入教師綜合考評,在評獎評優、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等多方面予以體現。
三、組織保障
14. 加強組織領導🩹。高校要建立黨政齊抓共管、相關職能部門聯動👩🏼🔬、院系推進落實的教師教學能力建設工作新格局,將基層教學組織建設納入學校教學工作總體規劃。統籌製定重大政策,搭建共享、協作的交流平臺,指導高校不斷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15. 加強保障機製📙。高校要加大對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和教學能力提升工作的經費投入,加強資源統籌,確保各項工作有效推進💆🏻♀️。將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工作成效作為“雙一流”建設、廣西高水平大學建設、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校院教學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